直擊客車業(yè)痛處
日前,在“2016中國客車藍皮書發(fā)布暨第四屆中國客車藍皮書高峰論壇”(簡稱“藍皮書論壇”)上,來自客車業(yè)內的專家學者為做強中國客車紛紛建言獻策。該論壇繼續(xù)秉承往屆“講實話、干實事、精簡、高效和務實”的宗旨,著重分析了現階段中國客車存在的問題。
中國客車業(yè)發(fā)展困難
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坦言:“客運市場受高鐵的擠壓正在不斷下滑,新能源公交車市場靠國家補貼維持現狀且回報不高,這給中國客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困難。”
眾所周知,高鐵的興起消滅了一個又一個的黃金客運專線。據悉,只要某一條高鐵一開通,該線路90%的公路客運車輛將退出。
據裴志浩現場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客運量和客運周轉量同比下降6.7%和2.3%。2010年至2015年,我國整體旅客發(fā)送班次呈下滑趨勢,平均下降幅度為2.5%。2013年至2015年旅客發(fā)送量也出現下降趨勢,年均下降幅度為2.8%。今年1至8月份,公路客運量同比下降5.3%,公路旅客周轉量下降5.7%。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公路客運市場將繼續(xù)呈現下滑態(tài)勢。
此外,在國家政策拉動下,新能源公交客車市場成為客車業(yè)內唯一一個飄紅的細分市場。如今,該細分市場受騙補影響雖然保持了同比增長的業(yè)績,但是增長速度正在放緩。裴志浩預計,“2016年全年很難實現去年9萬輛的新能源客車總數。這與我國客車補貼政策有關。”
據介紹,2016年的公交車市場可謂新能源支撐的公交客車市場,但是受新能源政策補貼的影響,加上公交車訂單在價格、付款方面較苛刻的因素,整體回報不高。
裴志浩表示,新能源客車正在逐漸替代傳統客車,特別是在公交領域。因此,未來傳統客車將呈下降趨勢。
約42%的產能利用率
在現場,裴志浩再一次警告:我國客車行業(yè)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據統計,我國大中型客車產能約為70多萬輛,而 2015年我國客車實際產量為30萬輛左右,產能利用率約為42%。因此,我國客車產業(yè)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他建議,“我國客車企業(yè)慎重產能投入,而應該加大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的力度以及資金投入比例。”
近幾年,不斷增長的新能源客車細分市場成為最受注目的吸金市場,也是最熱的資金投入市場。裴志浩認為,新能源客車市場做好了會給企業(yè)產生很大的經濟效應,反之就可能使企業(yè)的大筆投入沒有任何回報。因此,新能源客車領域需要從產品技術、產品發(fā)展上多下功夫,而非重投入輕技術。
對于前一段時間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裴志浩建議,考核純電動客車的行駛里程,既采用按運營公里數補貼的方式促進新能源客車技術發(fā)展。“將新能源客車的補貼運用在使用環(huán)節(jié),多跑多補,少跑少補,不跑不補。這樣就可以對于那些技術好、電池好,基礎技術達到要求的客車給予資金支持,促進其更好的發(fā)展。”他認為,對于新能源騙補事件不應將全部矛頭指向企業(yè),企業(yè)需要實現盈利,需要滿足市場需求。“出現騙補的問題根本在于政策漏洞,同比罰款企業(yè)更應該追查政策制定以及監(jiān)督機制存在的漏洞,最終實現我國客車產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亟須消除安全隱患
從來,客運安全無小事。
“本來客車無法與高鐵競爭,如果不重視客車安全,無法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的出行產品,誰又敢坐客車?” 提倡高度重視客車安全性的裴志浩對于我國客車業(yè)存在的安全隱患表示出擔憂。據介紹,有的客車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匹配不達標的安全錘,一把質量過關的安全錘需要50元,有的企業(yè)只配備10元一把,甚至5元一把的安全錘。這對于全封閉窗戶的客車來說一旦發(fā)生事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對此,交通部正在組織制定營運客車的等級評定十二五標準,對客車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據了解,該評級是衡量客車進入客運市場的一個重要標準,目前正在修訂中。
該標準要求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將9米以上兩側是封閉窗的只有一個車門的客車安全錘全部換成符合標準的安全錘。 “這個市場具有10萬輛客車,每個車4把安全錘,共計更換40萬把安全錘。面對即將到來的春運,如果不換成達標的安全錘將不能參加春運,不能參加年檢。”同時,裴志浩也指出,“很多客車內飾材料不達標,有些材料不是阻燃而是助燃。”
據了解,為了保證客運安全,相關部門正在不斷提高客車安全進入門檻。比如9米以上客車安裝防追尾和車道偏離預警裝置。再如,在9米以上的大客車兩個前輪裝爆胎保險裝置,保證爆胎之后車輛仍能繼續(xù)行駛減少人員傷亡。還如,調整行李艙以及地板高度,使客車重心下降,保證車輛安全等。
總之,面臨諸多問題的中國客車行業(yè)又到了調整結構、進一步發(fā)展技術的新階段。雖然我國客車產業(yè)扛起了自主研發(fā)、走向國際的大旗,但更應該清醒的看到與歐洲等發(fā)達國家仍存在著很大距離。因此,要想徹底解決我國客車業(yè)大而不強的多年痛處,需要更多的業(yè)內人士及時、不間斷的潑冷水式提醒,更需要各客車企業(yè)去除浮躁、不斷提升技術實力。水落石出,去偽存真,無論市場如何變化,留下的必定是那些靠產品說話的企業(yè)。
1、凡本網注明“來源:m.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yè)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fā)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