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在工業(yè)化的路上行走
又何止一年?
2005年那場著名的湘火炬爭奪戰(zhàn)以及之前的收購紅巖,湯玉祥無功而返, 卻將宇通的重卡圖謀暴露無遺。外界猜測,多年后再次進軍重卡、輕客受阻應該是湯玉祥目前最為懊惱的事情。但眼前的湯玉祥看起來比以往輕松了很多。他向《汽車觀察》記者提出的概念是: 各種嘗試所引發(fā)的思考,使得客車企業(yè)更加清楚地看待未來。
“現在的工業(yè)化,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做,客車領域我們只是做到了國內市場第一,國外只有百分之十八的市場份額, 這18%的市場還是在第二第三世界國家, 另外80%以上的市場我們覆蓋不了。這就是能力問題。而歐洲市場進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的技術能力不足,品牌和渠道的能力也沒有達到。”
而宇通從與MAN合作中獲得的經驗是,合資合作的過程就像談戀愛,需要雙方對等。宇通與MAN的合作失敗原因一方面在于合作層級過低,另一方面在于宇通當時的狀態(tài)不能承接合作方的管理模式。只有推進工業(yè)化,實現整個系統(tǒng)的強化, 使自己逐步具備足夠的把控能力,對成功才有更大把握。
盡管鮮有成功案例,但湯玉祥認為, 對外合作是中國企業(yè)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徑,“具備了好的產品與能力,就能吃遍天下,吃那80%的市場。順利的話,5年內中國企業(yè)就會具備這種能力。”傳遞出的信息是,新的形勢下,這個本想“將以后的時間都花在重卡上”的客車界元老將繼續(xù)把“客車做透”。
1、凡本網注明“來源:m.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yè)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fā)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