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三種非接觸充電方式
二、磁共振方式
磁共振傳送方式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于2007年研制成功,公諸于世以來,一直備受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它主要由電源、電力輸出、電力接收、整流器等主要部分組成,基本原理與電磁感應方式基本相同。電源傳送部分有電流通過時,所產生的交變磁束使接收部分產生電勢,為電池充電時輸出電流。
不同之處在于,磁共振方式加裝了一個高頻驅動電源,采用兼?zhèn)渚€圈和電容器的LC共振電路,而并非由簡單線圈構成送電和接收兩個單元。
磁共振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振頻率的數值,會隨送電與接收單元之間距離的變化而改變。當傳送距離發(fā)生改變時,傳輸效率也會像電磁感應一樣迅速降低。為此,可通過控制電路調整共振頻率,使兩個單元的電路發(fā)生共振亦即“共鳴”。所以,也稱這種磁共振狀態(tài)為“磁共鳴”。
在控制回路的作用下改變傳送與接收的頻率,可將電力傳送距離增大至數米左右,同時將兩單元電路的電阻降至最小以提高傳送效率。
當然,傳輸效率還與發(fā)送與接收電單元的直徑相關,傳送面積越大,傳輸效率也越高。目前的傳輸距離可達400mm左右,傳輸效率可達95%。
三、微波方式
使用2.45GHz的電波發(fā)生裝置傳送電力,發(fā)送裝置與微波爐使用的“磁控管”基本相同。傳送的微波也是交流電波,可用天線在不同方向接收,用整流電路轉換成直流電為汽車電池充電,并且可以實現一點對多點的遠距離傳送。
微波方式可以同時一點對多點的遠距離傳送
為防止充電時微波外漏,充電部部分裝有金屬屏蔽裝置。使用中,送電與接收之間的有效屏蔽可防止微波外漏。
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問題是,磁控管產生微波時的效率過低,造成許多電力變?yōu)闊崮鼙话装紫摹?/p>
非接觸充電裝置在日本的應用
2009年7月,日產與昭和飛行機公司公開了電磁感應式非接觸充電系統,其傳輸距離為100mm左右,傳輸效率可達90%。
1、凡本網注明“來源:m.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xù)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yōu)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yōu)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fā)展需求及優(yōu)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yè)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yè)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yè)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