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坊間流傳的關于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奔”)執(zhí)行副總裁付強離職的消息不脛而走。北奔新聞辦公室主任、新聞發(fā)言人阮偉建就此事向蓋世汽車網作出的回應是:“沒有聽到相關消息”,當問及付強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阮稱“付總仍在正常上班”。
所謂無風不起浪。根據我們所掌握的信息,其實早在去年底就有消息透露付強將離開北奔,但因并無過多依據和跡象作支撐,這一消息最終成為流言。此次再傳付強離職,如果又是空穴來風,那背后也絕對有著不一般的故事。因為付強加盟北奔僅一年,如此高頻率的被傳離職所牽扯到的將是激烈復雜的利益博弈。
二十多年的汽車業(yè)從業(yè)經歷讓付強積累了強大的人脈和人氣,而之所以受到媒體的追捧則是他曾在國內成功主導了一汽大眾奧迪和上海大眾斯柯達這兩個品牌的營銷推廣工作,并取得不俗的戰(zhàn)績,尤其是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將名不見經傳的斯柯達打造成為上海大眾的一大成功品牌,可謂居功至偉。
營銷見長是付強的王牌,而這正是北奔的短板。這也是為什么在他離開斯柯達后北奔便向其伸出橄欖枝,而付強之所以在多家待選東家中投向北奔,也足見這家企業(yè)所具備的吸引力——豪車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剛剛起步的營銷工作會讓他有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履歷顯示,2011年2月,付強加盟北京奔馳,任執(zhí)行副總裁職務,分管銷售市場工作。
上任之后,付強燒的“第一把火”便是在北奔銷售網絡中推出 “雙限”,即《北京奔馳限價及限制跨區(qū)政策》,實施“價格管理及價格回升計劃”和“銷售區(qū)域管理政策”,旨在對渠道進行先期梳理,但“雙限”政策觸碰到了利益鏈條上的多數既得利益者,引來了經銷商的集體聲討,這對于剛剛履新的付強來說,一開始便樹敵眾多似乎并不是很好的兆頭,但從中我們也可看到付強的果敢和決斷能力。
自此沒過多久,一場更大的漩渦席卷北奔,付強以他的職位儼然處在漩渦的中心位置。那就是奔馳整合在華渠道。
眾所周知,奔馳在華的經銷商主要可分為利星行的經銷商和獨立經銷商,更細的來講有三大銷售主體——利星行、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三分天下。
其中,利星行占有奔馳中國49%的股份,位高權重,掌控著奔馳在華近50%左右的經銷商,占據了奔馳在華銷量的40%。而由奔馳中國發(fā)展的經銷商優(yōu)勢在于進口車,北奔發(fā)展的經銷商則在獲得國產車資源方面較多,但要指明的是北奔在經銷渠道上的話語權一直偏弱。如前兩年利星行和奔馳中國還牢牢地控制著奔馳在華銷售網絡的拓展權,就連國產奔馳E級投產上市之初也是被納入進了進口奔馳的渠道銷售,而彼時的北奔并沒有獲得獨立發(fā)展銷售網絡的權利。
無論怎樣,奔馳要想整合在華渠道根本無法繞開利星行這一事實,而北汽和奔馳試圖組建一家全新的銷售公司,將北京奔馳的銷售、市場、售后等業(yè)務以及奔馳中國的業(yè)務整合在一起,只存在兩家股東,將利星行踢出局。付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兩個營銷機構進行的過渡性整合,是雙方股東在戰(zhàn)略層面上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雖然這些工作還正在推進過程當中,但是在國產奔馳的銷量比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對于快速發(fā)展的北京奔馳而言,加快兩個營銷機構的過渡整合非常重要。
顯然利星行并不會情愿放棄這快還在不斷增大的“肥肉”。利益重新分配過程中出現(xiàn)了利益受損方劇烈抵觸,勢必會拖慢整個進程甚至有可能讓整合被迫流產。在奔馳渠道的整合過程中,整個過程利益沖突不斷,期間甚至有“深喉”爆料并質疑個別領導的個人能力。北汽董事長徐和誼曾對此公開表示,有人在阻撓整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