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車企力削混合動力車成本
印度調查公司RNCOS本周公布的一份預測報告說,從2008年到2015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2%。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將引領全球混合動力車市場。在日本,本田已經開始就削減混合動力車成本進行努力,而日產在緊跟豐田和本田開發(fā)混合動力產品的同時,同時側重開發(fā)電動車產品。
本田動力系統(tǒng)降一半
本田代表董事副社長近藤廣一近日表示,本田預定于2009年初上市一款混合動力專用車。該車型目前開發(fā)進展順利。它將成為豐田普銳斯的直接競爭產品。
近藤說,該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成本可降至思域混合動力車的一半左右。削減成本的關鍵在于系統(tǒng)的小型化、輕量化和構造的簡單化。
混合動力專用車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采用了現有車型使用的“IMA”(IntegratedMotorAssist,綜合電動機輔助)。對于為混合動力專用車開發(fā)的IMA,通過徹底修改其設計理念,更加追求小型化、輕量及構造簡單化,能夠實現大幅的成本削減。
該混合動力專用車為5門5座艙背車,尺寸位于飛度和思域之間。外觀設計采用燃料電池車“FCXClarity”的理念,適于家庭使用。
混合動力專用車預計售價在100萬到200萬日元之間(約合人民幣6.2萬-12.5萬元)。據稱,豐田提出了“使混合動力車能夠成為一項健全業(yè)務”的目標,該公司很早就開始為削減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成本作努力。
本田美國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本田預期將在全球生產約20萬輛新款艙背車,其中約有10萬輛將出口到北美。本田新款混合動力車價格將低于熱銷的豐田普銳斯。
日產車2010年上市
日產汽車8月舉行了先進技術說明會,公開了正在開發(fā)的混合動力試驗車,預定2010年在日本和美國上市。
試驗車為并聯混合動力車,行李艙配備了鋰離子充電電池,變速箱配合使用馬達和雙離合器。該款以Skyline為原型的混合動力車屬于試驗車型,估計2010年度量產時將使用其它車型。
此次開發(fā)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為并聯混合動力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發(fā)動機和變速器之間設有一個兼顧驅動和再生的馬達兼發(fā)電機,馬達的輸入和輸出側分別配有一個離合器。配合不同行駛模式,上述的馬達和兩個離合器可以進行切換,以此實現馬達行駛、發(fā)動機行駛和減速時的能量回收。
日產沒有公布馬達的功率,但估計與此前公布的其它公司馬達等相比較,其功率大約在10至20千瓦左右。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容量也沒有公布,但容量比1.3kWh的豐田普銳斯稍微小了一些,估計為1kWh左右。
關于EV(全電動模式)可行駛的距離,日產稱“與普銳斯程度相同”,盡管容量較小,但為延長行駛距離,加大了電池SOC(充電狀態(tài))的使用范圍。EV的行駛距離因電池的充電狀態(tài)和有無加減速而各不相同,普銳斯為2-3公里。
日產主攻電動車
不過,由于豐田和本田已經在混合動力車市場取得先機,日產目前偏重于開發(fā)電動車市場。日產本月還公布了一款電動汽車實驗車。試驗車為前輪驅動,發(fā)動機室配備有功率為80千瓦的新開發(fā)馬達和逆變器,基于現有“Cube”車型制造。為不減少車內空間,AutomotiveEnergySupply(AESC)的層壓型鋰離子充電電池設在地板下。
日產預定于2010年度在日本和北美上市電動汽車,2012年擴展至全世界。預定2010年度上市的電動汽車未沿襲現有車體,而是采用了為電動汽車專門設計的新車型。
1、凡本網注明“來源:m.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tǒng)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yè)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jié)能環(huán)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yè)文化故事④[08-19]